1958年3月内蒙古额济纳旗被确立为新中国首个导弹试验靶场合在地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四千多名牧民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乡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漫长迁徙。
今年额济纳旗东风镇宝日乌拉嘎查党支部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表彰“最好牧场为航天”的故事被广泛传颂。日前《中国新闻》报记者跟随“道中华·边疆行”采访团走进宝日乌拉嘎查听亲历者林格日勒推荐她的搬迁历程。
林格日勒和妈妈、妹妹在搬迁途中的合影。离开宝日乌拉
离开宝日乌拉时林格日勒年仅六岁。
搬家那一天她骑在立刻妈妈林淑英和其他大人赶着羊群周围有人骑马、有人骑毛驴还有步行离开的。有在坐月子的女性骑在骆驼上怀里抱着新生孩子咣当咣当地也走了。
走着走着林格日勒骑的马便停了下来这个六岁的孩子使出全身的劲儿也没能把它往前拉动一步。“羊也不想走牛也不想走牲畜们一个一个的都往回跑。”林格日勒回忆道。
当时年少的林格日勒并不了解大大家为什么要离开家乡。她只不过跟着妈妈在草原和荒漠里辗转直到七八岁才了解了自己过去生活的地方现在正在建设一座发射基地。
这座基地是“东风”导弹实验基地也就是后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58年地势平坦、雨量适合的宝日乌拉被确定为新中国首个导弹试验靶场合在地为了保证周围牧民的生命安全也是出于基地建设保密性的考虑周围的四千多名牧民从此踏上了搬迁之旅。
“大家的那些前辈也是英雄。”林格日勒说“他们说‘国家需要大家大家就应该帮助’即便再艰苦他们也真的心甘情愿。虽然没拿过枪、没搞过科技但为了国家的进步他们想奉献所有。”
收音机里的家乡
离开水草丰美、土壤肥沃的宝日乌拉后牧民们终于在一个地方停下了脚步。“大家搬到了马鬃山”林格日勒说这是坐落于宝日乌拉北面的一个山区“那个地方非常远四面八方都是戈壁滩。”
在这里林格日勒进入了一所小学并成为一名少先队员戴着红领巾和妈妈、妹妹拍摄了生活中的第一张照片。
山区偏僻外面的消息传不进去林格日勒的外婆便把一头胖胖的黑骆驼卖了用得来的五百块钱买了一台收音机。在收音机里他们听到有人播报导弹第几次发射、第几次实验才了解家乡的消息。
1960年中国第一枚国产地地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5年中国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尖兵一号”发射成功。
在几百公里外的家乡在宝日乌拉新中国的航天事业扬帆起航。
回到宝日乌拉
1977年已经25岁的林格日勒终于回到了她的家乡。
“回到这个地方看见发射基地大家也特别高兴。”林格日勒说“回来未来的生活跟以前完全不同了真是好我妈妈那时候吃过苦回来后也就非常幸福的。”
刚到宝日乌拉时她携带妈妈去登记户口将近二十年过去负责这项工作的青年不认识这位离家二十年的老牧民听到“林淑英”的名字差点将她登记为汉族人。
事实上妈妈的名字源自儿时的一段奇缘。她小时候曾生过一场大病在生命垂危时遇见一位前来买羊毛的汉族商人商人将她抱走治好后送了回来所以便取了“林淑英”这个汉族名字。
后来额济纳区域因拥有东风航天城和胡杨林成为阿拉善热点的旅游目的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传承人林淑英有时去参加表演台下总有游客感叹:“哎呀这个汉族老太太唱得这么好”
“目前想来大家家一直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传统。”林格日勒说“现在我一个人的两个孩子都已经成家我的孙子一个19岁在上大学一个还在上小学大家目前也都生活得非常幸福。”